一、 概述
從SARS到禽流感,從口蹄疫再到甲型H1N1流感,每一次疫情的爆發都給我國城市居民帶來了巨大恐慌與生命威脅,防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流行病疫情已成為政府應急工作不可忽視的嚴肅任務。2004年起,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加強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有關精神,我國開始建設以國家級應急指揮系統為中心,省級應急指揮系統為骨干,地市級應急指揮系統為節點的三級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指揮體系。
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以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指揮中心為核心,建設一個縱貫省、市、縣三級衛生應急指揮中心,橫向連接轄區政府應急指揮中心、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及衛生行政管理機構的衛生應急指揮與決策系統,通過項目建設實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采集、動態監測和指揮調度,實現各部門信息傳遞與信息資源共享。實現對本級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有關資源信息的有效管理;實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動態監測,并提供專業預警信息;面對各級各類突發公共事件,能夠快速采集數據,為領導提供決策依據和命令指揮工具,為衛生應急部門的業務人員和專家提供形勢研判信息與分析手段,以及通訊和命令指揮等支持;通過網絡與省級和國家級應急指揮系統連接,實現信息報送、指令傳遞與信息資源共享。
二、 總體建設思路
① 、上下聯動,互聯互通
為保障應急指揮平臺的信息暢通,防止各級平臺形成信息孤島,通過平臺實現與上下連接應急指揮平臺的互聯互通,從而提升平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實現業務協同為目標,系統采用省、市、縣三級結構一體化設計理念,即三級用戶使用同一個登陸頁面登陸同一個系統,根據不同用戶分配不同權限使用不同功能,數據庫保持同構。該設計更利于形成全省衛生應急系統的體系化,使信息的上傳下達更為通暢,也便于今后全省衛生應急系統的統一升級和與市縣兩級指揮系統的對接。
② 、統籌規劃,分級建設
首先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的總體框架,根據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不同職責,以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預案為指導,在省市縣三級系統結構一體化框架下實現各級業務系統的功能差異化設計。地市級平臺的功能集中于規范化數據采集、數據上傳下達、資源有效管理及查詢,而省級平臺的功能聚焦在對疫情事件的科學分析、綜合決策分析、總體指揮上。結構上的一體化和功能上的差異化設計將真正實現了省市之間應急響應的聯動。
③ 、優化格式,多點采集
通過應急值班系統,市衛生局及其下級單位(市CDC、縣區衛生局、市120、市級醫療機構等)的值班人員按照標準格式填報事件或疫情信息,向市級平臺上傳;由市衛生局審核后通過系統直接向省及平臺上傳。信息的來源可多渠道,不一定是達到一定級別才能上報,實現廣泛的信息采集和及時把握各類事件的發生發展情況。
④ 、自動報警,快速反應
系統實現自動報警:當下級上報事件或疫情時,系統自動會根據已經設定好的規則進行匹配,第一時間給相關領導進行短信報警,讓領導快速進行應急處置的決策。
⑤ 、實時交換、主動推送
通過數據交換實現兩級平臺之間信息的上傳下達。通過數據交換模塊將省廳下發的應急資料庫、公文、疫情分析信息等各類數據定時或實時交換到市級衛生應急指揮系統中;同時將市局需要上報到省廳的簡報、事件和疫情、資源等定時或實時的推送到省衛生廳應急指揮系統中。
⑥ 、地圖定位、快捷直觀
系統基于webGIS,在電子地圖上實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疫情的定位,傳染病疫情的三間分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統計分析等,讓決策者可以更加直觀的掌握事件或疫情的發生發展情況,為決策提供支持。
⑦ 、橫向聯動,合理調度
面對突發公共事件,系統除提供上下級聯動、指揮中心與現場聯動外,還提供醫療衛生機構間的聯動功能,包括120急救中心的接警登記、車輛調度以及和醫院端的信息反饋等。
⑧ 、資源上報,知識共享
建立各級同構的應急資源庫和應急資料庫,實現應急資源資料的更新和全省共享。地市衛生相關部門定期更新應急資源庫,并通過地市平臺上傳至省級平臺,省廳可掌握各地市的應急資源情況。此外,省廳可將應急資料庫中的法律法規、預案、知識庫等共享給地市用戶。
三、 系統總體框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與決策系統該系統包括“綜合運營管理”、“預測預警”、“決策支持”、“指揮調度”和“預案庫”五個功能模塊,同時建立了省、市、縣三方互聯的視頻會商系統,引入了“GIS”軟件平臺,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級應急指揮中心為核心,形成了一個橫向連接各級政府突發事件應急指揮中心,縱向連接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實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動態監測與預警分析,并為決策指揮的領導提供各種通訊和信息服務,提供決策依據、分析手段、指揮部署手段和監督監控方法的高效應急指揮系統。
四、 集成設計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與決策系統采用支持廣域網運行模式的三層網絡架構體系,從國家衛生部到目前建設的地市級衛生應急系統,層層連接,利用政務專網與互聯網之間的邏輯隔離,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基礎上,實現多用戶間暢通的信息上傳下達通道。同時,系統能跨越操作系統平臺,既可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以及系統安全性等方面的需要;同時又能保持系統核心架構的穩定性。
使用B/S架構模式研發,進行業務工作數據交換,保證系統具有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擴展性,系統體系架構如下圖所示:
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指揮與決策系統建成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送將完全實現系統化。各級衛生管理單位使用系統設計好的標準填報格式進行事件或疫情的上報。同時,省廳也可通過系統給地市發文發函,共享資料,地市應急資源增加和更新也可實時上傳省廳,實現信息的實時上傳下達和數據共享。
此外,系統預留與政府應急指揮系統的接口,防止“信息孤島”和“信息煙囪”的產生。系統上報流程圖如下所示: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送流程
圖 2.2.3系統軟件業務流程圖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決策工作流程分為7大環節:
預防準備階段: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積極開展演習、培訓與研究工作,開展應急業務模擬,提高應急處理能力,積極研究完善相關政策法規、預案與方案,同時規劃儲備應急醫療資源等,建立突發事件的防控體系。
監測分析階段:下屬衛生行政部門向衛生行政部門上報突發事件信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在此階段主要負責接收、分派、核實與處理事件的報告,同時負責協調與組織CDC開展事件的預防與監測工作,獲取動態監測、事件調查與疫情評估信息,跟蹤事件發展狀態。
預測預警階段:衛生行政工作人員對信息進行核實并確認,根據國家法定的流程與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將組織專家進行事件評估,并針對評估結果發布預警信息,針對相關突發事件快速開展準備具體方案與工作細節,落實相關預案與方案涉及工作的準備情況,同時根據流程進行通報與匯報。
反應處置階段:衛生行政工作人員針對突發事件,快速啟動預案,組織專家進行會商,決策者根據會商形成的方案下達指揮調度命令,現場指揮中心及下級衛生行政部門接收并執行指令,同時向指揮中心報告現場信息并反饋指令執行情況。指揮中心根據反饋情況,動態評估事件的發展情況,根據事件情況調整措施,最大限度地減低損失。
事件終止階段:衛生行政部門擬定恢復重建措施并進行信息通報登記。
恢復重建階段:在突發事件降級或結束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將進行事件收尾工作的處理,以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同時將快速開展從應急狀態恢復到正常狀態的工作。一方面組織進行相關控制措施,防止事件死灰復燃,也控制其他可能的突發事件發生;另一方面將有計劃地補充應急處理階段所消耗的戰備資源,同時逐步恢復人們正常的生活與生產。
評估完善階段:在事件結束后,由衛生行政部門對評估記錄進行科學總結,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預案與方案,并對事件進行歸檔。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