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說明
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利用電子計算機和通訊設備,為醫院所屬各部門提供病人診療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儲、處理、提取和數據交換的能力,并滿足所有授權用戶的功能需求。
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S),是專為醫院檢驗科設計的一套信息管理系統,能將實驗儀器與計算機組成網絡,使病人樣品登錄、實驗數據存取、報告審核、打印分發,實驗數據統計分析等繁雜的操作過程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和規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實驗室的整體管理水平,減少漏洞,提高檢驗質量。
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是近年來隨著數字成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進步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旨在全面解決醫學圖像的獲取、顯示、存貯、傳送和管理的綜合系統。
放射信息管理系統(Radioiogy information system, RIS),是優化醫院放射科工作流程管理的軟件系統,一個典型的流程包括登記預約、就診、產生影像、出片、報告、審核、發片等環節。
電子病歷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是指將傳統的紙病歷完全電子化,并提供電子貯存、查詢、統計、數據交換等管理模式,它是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在醫療領域應用的必然產物,是醫院計算機網絡化管理的必然趨勢,目前改領域研究已成為一個新的研究應用熱點。
二、概述
醫院信息系統(HIS)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現代化信息管理系統,它包含財務、人事、住院、門診、掛號、醫技、收費、分診、藥品管理等多個子系統,經過多年的發展,HIS系統被賦予更多的功能:隨著醫院內部業務流程的不斷梳理和整合,HIS與 LIS,PACS,RIS,EMR等外圍模塊不斷融合;隨著衛生信息化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展,HIS與社保,醫保,甚至銀行系統的業務及數據交互越來越頻繁。HIS系統已成為醫療行業業務驅動,流程整合與服務能力提升的核心引擎系統。
1. 建設目標
v 以病人為中心,以電子病歷為核心,以全面集成為手段,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為目標,打造先進的、全面的現代化的數字醫院。數字化醫院建設是建立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統和臨床信息系統,用最新的最先進的IT技術對全院的信息資源(人,財,物,醫療信息)進行全面的數字化,全面的優化和整合醫院內部的資源以及醫院外部全社會的信息資源為醫院臨床、管理服務,運用所有的信息資源為患者提供先進的、便捷的、人性化的醫療服務;
v 人性化: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在系統的每個細節都應該體現人文關懷主義,考慮如何更加的方便患者,更加方便業務人員,更加的人性化。
v 集成化:醫院信息系統建設將有眾多不同的系統組建而成,并形成有機的統一整體,規避醫療信息孤島。
v 智能化:通過系統的智能處理,減少人工環節,增強自動化的程度,增加輔助支持的功能。
v 無紙化:通過電子處方,電子病歷,電子申請單,電子報告等的應用逐步走向無紙化。
v 無膠片化:通過實施醫學影像系統,建立放射科數字閱片中心和診斷工作站,臨床中心數字閱片室,醫生影像瀏覽工作站,全院的數字閱片中心,會診中心,教學中心等實現全院無膠片化臨床模式和管理模式。
v 無線網絡化:通過建立無線網絡,使用筆記本,平板電腦,PDA,無線病情跟蹤器等無線設備實現醫生護士查房,庫房管理,病人病情跟蹤等等,使一些業務不受空間的限制,無處不在。
2. 晶奇HIS系統特點
v 基于一體化公共基礎數據平臺設計,給醫務工作者建立了完整的工作平臺。
v 實現了核算、臨床、決策、服務信息一體化。
v 實現了LIS、PACS、RIS、EMR等系統的一體化。
v 全面引入臨床路徑管理。
v 支持醫學研究和臨床質量控制。
v 一體化設計,簡化了系統軟、硬件結構,降低了系統開發、實施和維護成本,提高了系統運行效率,便于升級。
v 與區域醫療衛生信息系統無縫融合。
三、總體建設思路
1. 以病人為中心,以醫療信息為主線。
v 采用就診卡技術,簡化病人就醫流程,方便醫生和患者;其PACS系統和LIS系統,將影像和化驗結果與病人的基本信息相結合,在醫生工作站上可以及時、準確地得到病人的各種生命指標。
v 系統的設計思想是:通過臨床信息的記錄將各種醫療信息整合,并在此基礎上生成費用的信息積累,直至在醫療方面形成以醫、教、研為核心的臨床信息系統。
2. 數據為管理服務
v 系統以嚴格的權限控制機制,使信息和數據安全可靠,以工作角色確定每個人的工作權限;采用統一的藥品管理方式,藥品的采購、入庫、出庫、調價、盤點控制在藥庫和藥房的管理中;處方、醫囑一體化,醫生工作站開立處方和醫囑,采用統一的價格體系;院長查詢系統,動態查詢為院長提供決策依據。
四、系統總體框架
對該框架的功能分析說明如下:
(一) 醫院信息系統
1. 門診管理系統、醫劑管理系統
v 基本構件:門急診掛號、門急診收費、醫生工作站、門急診電子病歷。
v 支持預約掛號、復診掛號、醫生限號掛號。
v 支持自動收費、手工收費、退費等。
v 支持醫保、自費等各種類型病人就診,并可靈活設置病人類型。
v 支持在診間由醫生直接開電子處方和專人錄入電子處方,支持多種錄入方案。電子處方的使用能有效地控制藥品的非正常消耗,實現門診治療單、化驗單、檢查單電子化,簡化了病人的就診程序,有效地解決了門急診的“三長一短”現象。
(1) 門急診掛號
v 門診掛號:支持不同掛號類型、不同收費類型、初診與復診、當日與預約、限號管理等。
v 退號:通過輸入收據號或就診號退未看病的掛號費等
v 掛號信息查詢:持按病人姓名、病歷號、掛號時間、掛號科室等組合查詢。
v 掛號員個人統計:按時間段或收據本進行收費情況和工作量統計
v 掛號員個人查詢:按時間段或收據本查詢當前掛號員所掛的掛號信息
v 收據本查詢:查詢當前掛號員收據本的使用情況
v 對帳統計:統計指定時間段某掛號員的收據使用、收費和退號情況,并能打印。
(2) 門診收費
v 窗口收費:自動檢查來自診間、醫技科室的處方、治療單、檢查單、檢驗單等收費項目信息,同時允許收款員手工錄入未連網的收費項目,并在收費后進行藥房的藥品庫存維護。
v 窗口退費:處理前臺退費業務。
v 收據查詢:收款員可隨時查詢個人收費信息,包括收據本使用情況、廢票數量、收費金額。
v 廢票處理:通過此功能處理作廢收據。
v 統計交割:在一本收據用完以后,由收款員對收據本的收費信息進行分類統計匯總,以便與后臺交割。
(3) 門診醫生工作站
v 醫生完成處方的錄入與編輯、檢查單和治療單的生成及其它相關的醫療信息處理。
v 信息配置:配置信息包括各類處方與藥房的對應關系、收費處、病人信息來源、處方開出地點、處方費用類別、是否打印處方。
v 處方錄入與編輯:完成處方、麻醉藥處方的錄入與修改,并提供多種藥品錄入方案。協定處方維護:根據專科病的用藥特點及專科醫生的用藥習慣,可將一些習慣配方制成協定處方。
治療單:按照處方用藥及執行方案生成治療單。
檢查及化驗單:根據病情需要提出檢查或化驗申請
(4) 門診電子病歷
v 門診病人基本信息、門急診病歷、輸血記錄、特殊檢查治療同意書、門診手術同意書、病重危通知書、醫院感染調查報告
2.住院管理子系統
v 基本構件:入出院管理、病區床位管理、醫生工作站、記帳管理、住院電子病歷管理。
v 采用電子醫囑,提供多種輸入方式,支持藥品實時庫存檢索。
v 自動將醫囑歸為長期醫囑和短期醫囑,并能自動分解和打印口服單、肌注單、靜脈單、護理單和輸液卡,提高工作效率。
v 按醫囑流程,可自動由醫囑生成發藥單和各種明細費用信息,有效減少人為差錯。
v 支持自動收費和手工收費。
v 支持按單科核算費用,提供實時分析、統計。
(1) 入出院管理
v 入院登記:完成病人基本信息的錄入,支持不同收費類型。對需要檢查床位的情況,根據病區空床來判斷病人是入院還是預約
v 入院修改:對登記的病人信息進行修改,若病人已經有床號則不可更改科室部門信息。
v 出院管理:完成病人信息的轉移,從當前庫往出院信息庫的轉移。包括病人基本信息表、預收款、記帳、發票等。
v 出院病人回歸:完成出院病人的信息從歷史庫調回當前庫。
v 記 帳:記錄病人費用使用情況,減少病人的費用余額。能夠接收病區醫囑生成的費用(不可更改信息)。
(2) 醫生工作站
v 醫囑本: 醫囑的錄入,校對,修改,刪除。
v 醫囑單: 打印病人長期醫囑單及短期醫囑單,分類列出用藥單和護理單。
v 四大單: 將醫囑分解為口服、肌注、靜脈和護理四大執行單。
v 醫囑傳送: 計算病人的用藥數量及藥品費用,通知藥房準備擺藥。
v 自動收費: 對長期非藥醫囑及每天固定費用進行收費。
v 轉科管理: 對病人進行轉科處理。
v 輸液卡打印:病人輸液卡的打印。
(3) 住院電子病歷管理
v 病人基本信息、體溫護理記錄、長期醫囑 、臨時醫囑 、病案首頁、入院錄、出院病歷記錄、出院記錄 、一般治療處置記錄 、手術記錄 、特殊護理記錄 、特殊護理記錄 、手術護理記錄、一般護理記錄 、住院病程記錄 、會診記錄 、首次病程記錄等。
v 日常病程記錄、 術前小結、知情告知信息、 院外專家會診申請書 、住院病人外出請假申請單、病重(危)通知書、 有創性診斷、治療操作同意書 、特殊檢查及治療同意書 、輸血同意書 、出院通知書 、自動出院或轉院同意書 、手術同意書 、特殊檢查及治療同意書 、輸血同意書 、手術同意書 、病重(危)通知書 、麻醉同意書
v 其他醫療知情同意書 、傳染病報告 、醫院感染調查表 、
v 病歷概要 。
3. 藥品管理子系統
v 基本構件:藥庫管理、門診藥房管理、住院藥房管理、制劑管理、麻醉藥品管理、藥品標準數據維護。
v 采用模塊化設計思想,可根據不同的醫院靈活配置藥庫、藥房。
v 住院藥房自動監控病區用藥醫囑信息。
v 支持藥劑科及院領導查詢各庫房藥品的進銷存情況。
v 支持一藥多名,索引簡便、快捷,為電子處方、電子醫囑的實現提供了保證。
v 統一管理、隨時發布藥品信息。
(1) 藥庫管理
v 藥庫入庫:支持由計劃入庫及非計劃入庫,對庫存進行更改并記盈虧。包括入庫單的制作及審核。
v 請領出庫:藥房從藥庫調進藥品的交接關系稱為請領,對于藥庫稱為請領出庫,藥庫庫存減少而藥房庫存增加,藥庫履行審核權利。
v 藥房退退庫:藥房將藥退還給藥庫,藥庫庫存增加而藥房庫存減少,藥庫履行審核權利。
v 藥庫報損:藥庫處理過期或損壞等不可再用的藥品的措施,藥庫庫存減少。包括報損單的制作與審核。
v 藥庫盤存:包括帳面盤存、實盤與實盤審核。
(2) 藥房管理
v 請領入庫:藥房從藥庫調進藥品的交接關系稱為請領,對于藥房稱為請領入庫,藥庫庫存減少而藥房庫存增加,藥房錄入請領單并與藥庫確認后再確認并更改藥房庫存。
v 調撥出庫:從藥房以調撥方式將藥品轉移至另一庫房。本藥房庫存減少,另一庫房庫存增加。
v 藥房退藥:將不適于本藥房使用的藥品退還至藥庫。藥房庫存減少,藥庫庫存增加。
v 藥品報損:藥房處理少量損壞、過期等不可再用的藥品的措施,藥房庫存減少。包括報損單的制作與審核。
v 病人退藥:為病人辦理多余的或不適用的藥品的退還手續。開據退藥單、藥房庫存增加。
v 處方配方發藥:包括處方審方、配方、發藥。對不合格處方進行處理,供醫生修改。
v 醫囑發藥:自動接收從病房傳送來的醫囑用藥,并按臨時醫囑、長期醫囑及口服藥、非口服藥、制劑等進行分類生成發藥單供藥房發藥。
(二) 醫學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ACS)
v 通過實施全院范圍PACS,達到影像數據在臨床各科室的共享。實現從病人信息登記-影像數據獲取-傳輸-存儲-查詢-軟閱讀-診斷/電子報告-存儲等各應用層次的全程控制與管理。
(1) 圖像的采集
(2) 存儲與管理
(3) 調用與后處理功能
(4) 通訊功能
(三) 醫院實驗室系統(LIS)
(1) 檢驗醫囑
v 醫生為治療病人疾病開具的、要求病人做的檢驗項目,比如血常規、尿常規、肝功、兩對半、糖耐量等,可以是單個項目,也可是組合項目,檢驗醫囑由醫生書寫在病人病歷本中。
(2) 電子檢驗醫囑
v 為了實現對病人的收費,護士通過計算機系統錄入病歷中的檢驗醫囑,從而形成的、按照收費單位規范了的、存放于計算機系統中的、電子化的檢驗醫囑。比如病歷本中檢驗醫囑寫成是"肝功加血糖",電子化后是兩條電子醫囑"肝功"和"血糖"。
(3) 檢驗申請單
v 醫生書寫開立的、護士做為憑借采樣的、最后提供給檢驗技師進行檢驗操作時使用的憑單。檢驗申請單上有一個唯一的流水號。它包含病人信息和該病人要做的檢驗項目信息。
(4) 電子檢驗申請單
v 存放在LIS或HIS系統中的檢驗申請單。它的形成有多種方式:
A)由LIS系統單獨完成。
B)由HIS單獨系統完成,由護士將檢驗醫囑錄入HIS系統中,然后HIS系統按照設定的規則將電子檢驗醫囑自動(允許人工調整)變換成電子檢驗申請單,或者由護士將檢驗申請單錄入HIS系統中。
C)由LIS系統和HIS系統協同完成,然后LIS系統按照設定的規則將HIS系統中的電子檢驗醫囑自動(允許人工調整)變換成電子檢驗申請單。
(5) 檢驗樣本
v 由護士采集提供給檢驗科檢驗使用的病人樣品,比如血、尿、便、腦脊液等,一個樣本對應一張檢驗申請單,兩者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6) 檢驗報告
v 檢驗科室接受檢驗申請、完成樣本檢驗、審核結果后,向臨床科室發布的、包含檢驗結果的書面報告。
(7) 電子檢驗報告
v 通過LIS系統提供統一的檢驗報告,可以方便地查詢出來供閱讀、打印等。
(8) 檢驗收費
v 檢驗收費是按照檢驗醫囑來計算收取的,如果醫院擁有HIS系統,HIS系統根據電子檢驗醫囑來計算收費的。HIS系統何時開始收費一般有三種情況:
A)檢驗醫囑電子化后,立即收費;
B)檢驗科收到檢驗申請單或電子檢驗申請后收費;
C)檢驗科向臨床科室發布檢驗報告或電子檢驗報告后才收費。
(9) 病人信息
v 獲取病人的自然屬性,比如病案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等,通過存放在HIS系統中的病案號獲取LIS系統中的病人相關信息。
五、系統環境
1.操作系統軟件(略)
六、成功應用
v 安慶潛山人民醫院、淮南市婦幼保健院典型案例
|